一、学科评估
在教育部2017年药学学科评估的评估结果为A,位于全国第二梯队。国际排名继续维持国内第一、国际前30(USNews评为国际26,QS排位国际29),ESI进入全球0.1%。首次完成药学学科国际评估,海外专家从国际视野对学院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四个方面进行全面梳理,为实现国际一流药学学科的目标寻找差距。
二、行政改革
为建设国际一流药学学科,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全面启动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国际通用的Tenure Track聘任机制;以学科交叉为切入点,组建北京大学化学生物学交叉中心;新药学楼改造完成启用,学院借此契机实施科研实验室有偿使用。
三、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队伍和团队建设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万人计划、基金委优青继续突破,北京市杰青和基金委创新群体实现开门红。
周德敏和焦宁入选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徐正仁入选2018年度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黎后华入选2019年度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董甦伟入选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董甦伟和乔雪入选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批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周德敏领衔团队首次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
周德敏获得第十九届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叶新山获拜耳学者研究奖。刘涛荣获第三届中国药学会-以岭生物医药青年奖。董甦伟荣获第二十一届中国药学会-施维雅青年药物化学奖。黄卓荣获第二十二届中国药理学会-施维雅青年药理学家奖。
四、教育教学
为加快科研研究引领教育教学,启动教育教学改革。重新组合系室,并完成系主任换届工作。为新老教师交替、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推动教育教学良性和可持续发展做好准备。
五、科学研究
科研工作继续取得突破,获得2017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中国医学十大进展,在Nature、Science子刊及学科代表性杂志连续发表高水平论文,呈现二级学科多样性,老中青PI均有突破的态势。
作为牵头单位获准各类科研项目、(子)课题约80余项,批准经费1.27亿元。其中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38项,面上、青年基金申请项目的资助率分别达到43.5%和65.0%,申请发明专利22项(其中国际专利6项),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23项(其中国际专利1项)。焦宁、屠鹏飞、杨秀伟、吕万良荣登爱思唯尔(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