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使2008级新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针对入学以来08级新生中存在的学习方面的问题,北京大学药学院学生办公室本着“服务学生,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于2008年10月31日下午在北京大学二教302举办了08级药学院新生与导师交流会。 交流会由药学院学办程化琴老师主持。
针对医学部医预一年的教学改革,药学院对新生导师制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在入学最初半年试行导师组的工作模式,分别设置学习方法组、人际沟通组和专业介绍组,集中优势资源为新生服务,使得导师对学生的辅导,变得更有目的性与针对性,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本次活动主要为学习方法交流,到场的两位导师是学习组的组长杨晓改副教授和资深导师李润涛教授,这对于正在紧张备考的新生无疑是个巨大的惊喜。
伴随着同学们热烈而期盼的掌声,李润涛老师首先做了发言。李老师是药学院党委委员,化学生物学系主任,曾赴德、美做访问教授,曾主持和正在主持的科研项目十多项,发表了90余篇论文。李老师还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深谙新生的心理。他的讲话紧紧围绕着培养目标问题,即北医希望培养出具有坚实基础、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的高素质药学专门人才,并在学习、生活各个方面给新生以指导,赢得阵阵掌声。
李老师还联系实际,向08新生提出了几点希望和要求。他指出了实验课对于药学生将来发展的重要性,希望同学们能够重视实验课,在平时的实验训练中培养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学有余力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地强化英语和计算机学习,为将来科研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李老师也建议同学们充分利用在北大本部的一年时间,适当地参加社团活动,以提高组织能力和管理水平。
在交流会之前,同学们已经把自己遇到的困惑传达到导师组,因此,二位导师做了精心准备。针对同学们普遍关心的学习方法问题,李老师具体而细致入微地向同学们讲述了在大学应如何生活、学习。他提醒同学们要正确处理好课上与课下的关系、活动与学习的关系、主科与副科的关系、理论与实验的关系、学习与考试的关系等。此外,李老师又从上课如何记笔记、如何管理自己时间,怎样有效的利用网络和现代手段以及如何控制自己,给学生做了细微的指导,使同学们对自己近来混乱的大学生活,有了清晰的认识和明确的计划。最后,李老师就同学所关心的将来就业前景以及回到医学部后的变化等问题,又作了详细的介绍,给不少同学吃了一颗定心丸。
随后杨老师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和教学经验,为大家讲述了化学之于药学的独特地位,基础性强,难度大,与高中化学在深度和广度上有很大差距。杨老师的话既及早地让大家对于化学有一个全程的认识与把握,又提醒同学们,在本部的一年不要忘了自己的专业,不要忘了自己是药学生。谈到学习方法时,杨老师一语道破天机,关键在于把握住化学中新概念、新理论的引入和建立的过程和背景,这样有助于真正地学习到化学的本质。结合同学们正在学习的无机化学,杨老师从专业入手,告诫大家在大一的过渡阶段应注意的问题。这使得同学们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也让同学们明白了未来的路还很长,应学会自己设置台阶,逐步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与学习构架。最后,杨老师还推荐了几本化学家的传记和化学史读物以及无机化学参考书,同学们听后深受启发。
两位导师的精彩发言之后,同学们又结合自己对大学的感受,踊跃提问。两位导师一次次朴实的话语,精彩的回答,拉近了导师与同学们的距离, 解开了同学们内心的迷惑,赢得的一次又一次雷动的掌声。
今年是药学院新生首次入住北大接受一年的预科教育,李老师还特意谈到了北大本部和北医的不同风格。北大本部思想活跃而底蕴深厚,北医则勤奋严谨学风朴实。北医的硬件虽然不如某些院校,但是,北医富有的是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教授和院士。“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也,乃大师之谓也”。 通过李老师的介绍,增进了同学们对北医的了解,使同学们更加热爱北医,热爱药学;而能够受到两种风格的熏陶,同学们也倍感幸运,更加珍惜燕园的时光。
短短两个小时,08药学新生聆听了两位导师的讲话,并同导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他们纷纷感到收获很大,有一种醍醐灌顶、如沐春风的感觉。导师将要离去时,同学们念念不舍,施以最热烈的掌声送别。
药学院学办继组织了新生干部培训、新老生交流会之后,又奉献给大家一场精彩的导师交流会,同学们反映,这无疑如在久未遇水的旱地上下的及时雨,面对全新的课程体制与不一样的大学生活,他们在跌跌撞撞走过时让他们更明确了前方究竟应怎样。交流会上,老师们那耐心的讲解,平易近人的态度,让学生们感到,未来并不遥远,并不迷茫。
药学院新生工作的有序而顺利地开展,院领导和导师的关怀,使同学们增强了信心,明确了发展方向,也倍感到药学大家庭的温馨。
希望每一位药学生在燕园里文明生活,健康成才!
药学院学生办公室
2008 年1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