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学院新闻

2020思政实践课程专题(二)丨“赓续红船精神”思政大课堂

2020年8月17日,北京大学药学院2019级本科生思政实践课程“赓续红船精神”思政大课堂顺利举行,主讲嘉宾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陈培永教授。药学院党委副书记张红梅,副书记吕万良,党委委员王坚成,院办主任陈欣,学办主任邹晓民,学生党总支书记宋艳,12名思政实践助教和2019级120余名本科生参加本次思政大课堂。会议由药学院团委书记徐国旺主持。

e2a2729e1339448586052a5a78eeff26.jpg

本次讲座的主题为《从全球战疫中看中西方“自由、人权、民主”》。陈培永教授从此次抗疫中中西方的行为差异出发,比较了中西方社会的“自由、人权、民主”观,针对“在今天的中国和世界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应该构建什么样的自由观、人权观、民主观”这一令人深思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c06a181d75004f7da5be101825fc533e.jpg

【陈教授主讲内容的三个部分】

一、疫情之下谈自由

陈培永教授提到,西方民众所讲的自由,本质上个人的自由权,即属于每个人的、不可侵犯的纯粹权利。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自由,则是绝大多数人的自由,实际上通过共同体、联合体的建构来实现的自由,其着力点在于通过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理顺来实现大多人的自由。陈教授认为,我们讨论的重点不应该在于是否应该谈自由,而应该在于怎么谈自由,要用马克思主义的视角看自由,从人与人关系的角度谈自由,不能只讲个人的自由权而忽略实际生活中的人的不自由,忽略生产关系、社会关系对人的自由的制约。

陈教授还指出,自由不仅仅是个人权利,也应该包含责任和义务。个体自由权的行使必须建立在不影响他人和社会发展的大前提之上,只谈个体权利,不讲或少讲对他人与社会的责任和义务的自由,是不可能也不应该被认可的自由。陈教授强调,自由包含了哲学和科学两个层面,违背科学谈自由,将会成为反智的自由。以戴口罩和居家隔离为例,仅考虑和强调哲学层面的自由,而忽略了这是严防疫情传播的重要举措这一科学事实,最终形成的将是一种不科学的、反智的价值观。

二、中西方的人权理论和实践的对比

针对人权,陈培永教授首先提出第一个问题:人权是国内议题还是跨国议题?陈教授从武汉“封城”中西方媒体抨击中国“无人权”事件分析,指出一旦人权上升到跨国议题,我们要保持警惕,这预示着意识形态的对决和抗衡。

紧接着,陈教授提出第二个问题:人权中“人”和“权”哪个更重要?他指出,西方的“人权”强调的是赋予每个个体“权”,却不关心“权”有多少人能享有,是否能实现。这种政治逻辑本质上是将政府和国家的责任降到最低,让个体来承担享有“人权”和行使权利的风险。然而,必须先有“人”才能谈“权”西方的人权理论往往更强调自由权和隐私权,忽略或贬低生命权和健康权。这是因为前者实现容易,而后者较难实现,推行这种理念又可以大大降低政府的行政难度,减轻政府的责任。中国的人权理论认为,生命权和健康权是最基本的人权,与自由权、隐私权不可分割,都需要得到保障,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保障个体的生命健康权应当优先于维护个体的自由权。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这一特殊时期,西方国家政府通过这一逻辑轻易摆脱指责,避免受到质疑;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政府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先保“人”再谈“权”,最大可能地保障了中国民众的生命健康权。

三、中西方民主理论与实践的差异

陈培永教授指出,过度强调对政府权力的限制的后果便是政府职能无法正常发挥,“民主”流于形式而缺乏实质,最终的结果就是“为了民主而民主”,社会运行效率大大降低。中国的民主理论是民主和效率的高度统一,不刻意追求对政府权力的限制,而是强调打造一个真正为人民服务的、积极作为的“好政府”。秉持这一理念,中国政府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发挥了集中力量办大事、全面协调统筹兼顾的积极作用,真正将民主和效率落到了实处。

【互动与总结】

互动交流环节中,同学们踊跃发言提问,陈教授对同学们关心的问题做了耐心细致的解答,充分肯定同学们的积极思考。

药学院党委副书记张红梅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北大精神中包含自由和民主,作为新时代北大青年,我们对这两个词应该有更正确、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在集体生活中,每个个体要在获取权利的同时懂得责任和奉献,以成就集体、整个国家乃至全世界的健康发展为最终目标而努力奋斗。

【线上合影留念】

a07f7b26db994d4eb6bbebbc4f23893c.jpg

833b770f7ad94d2db25c0f31b2b9f290.jpg


来源:药学院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