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4日至30日,由北京大学药学院与基础医学院联合主办的“2025北大医药拔尖人才国际学术夏令营”在北京大学顺利举行。来自剑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的国际学者与国内10所高校遴选的30名优秀本科生齐聚一堂,围绕神经科学、内分泌调控等前沿领域展开为期七天的深度学术对话。通过高强度学术研讨与跨文化科研实践,系统培育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医药创新人才。
学术盛宴:国际顶尖学者领航
在为期七天的课程中,学员们参与了多场学术活动。夏令营特邀英国剑桥大学William Colledge教授、Sue Jones副教授及香港城市大学Geoffrey C. Y. Lau副教授担任主讲嘉宾,围绕神经科学、内分泌调控、药物机制与突触可塑性等国际前沿领域,开展系统而深入的学术讲授与研讨。
8月24日上午,开营仪式隆重举行,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吴聪颖教授主持开营仪式,教育处刘虹处长致辞强调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医药创新人才。剑桥大学William Colledge教授和Sue Jones教授分别就课程体系、教学理念及剑桥大学科研文化进行介绍,帮助学生快速融入全英文学术环境。
高强度学术训练,激发创新思维
8月25日下午,Colledge教授、Jones教授和我院田松海教授共同主持"神经元通讯"专题,涵盖长程激素信号和短程突触传递机制,引导学生就药物靶点作用机制开展小组讨论。
8月26日,课程聚焦“下丘脑-垂体-性腺轴(HPG)对青春期与生育的调控”,教授通过案例分析与互动研讨,强化学生对激素与神经调控机制的理解,并通过实验设计讲解动物模型在生育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同时同学们分别从机制和功能方面设计实验,在教授的帮助和指导下展开热烈的讨论。
8月27日,Jones教授与Lau教授分别就“谷氨酸受体”和“谷氨酸受体在健康与疾病中的作用”展开讲解,涵盖基础机制与疾病模型内容,香港城市大学Lau教授补充东亚人群特异性研究成果。
8月28日,课程进入“神经可塑性”模块,Jones教授系统阐述神经元可塑性的研究范式,Lau教授则从感觉学习角度分析神经环路的适应性变化,Colledge教授亦补充了HPG轴中的可塑性案例,多角度深化学生对这一前沿领域的认知。
几日的专题讲座中三位教授不仅围绕前沿课题展开深度教学与研讨,并且引导学生就药物作用机制、临床效益与副作用等议题进行小组讨论,多角度深化学生对这一前沿领域的认知。夏令营每日设置“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环节,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多项课题研讨与汇报,包括药物机制分析、青春期与生育障碍文献调研、神经可塑性案例研究等,全面锻炼同学们科研协作与学术表达能力。
在教授们的指导下,同学们完成从资料搜集、PPT制作到全英文演讲的全过程。这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更提升了在国际语境下的学术表达与答辩能力。
8月29日下午,学员赴同仁堂药业参观交流,深入了解传统医药现代化进程,感受到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创新活力。在我院副院长黄卓教授、田松海教授的带领下,同学们分别参观了北京同仁堂知嘛健康零号店和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大兴生产基地,实地观摩了中药数字化提取车间、自动化制剂生产线和智能化包装流水线,亲眼见证了传统中药与现代制药技术的完美融合。
搭建国际学术桥梁,培育未来领军人才
本次夏令营构建了“前沿知识传授-实践能力锻造-科研思维养成”的立体化培养体系,让同学们接触到了许多前沿知识,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和实践项目,同学们学会了如何将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同时也掌握了更多高效的研究工具和方法。有效提升了学生在国际学术环境中的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与科研素养,为其未来走向国际科研舞台奠定坚实基础。
药学院教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