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以屠鹏飞教授为负责人的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学教师团队入选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示范活动。两年来,团队秉承“勤奋、严谨、求实、创新”学风,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服务社会、团队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立德树人,励精图治。从“强基固本”到“面向前沿”,开设了57门课程。培养了34名博士生、45名硕士生,其中35人次获国家奖学金、三好学生等荣誉,3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博士研究生)资助,1人入选科协托举工程,培养了一批优秀药学人才。
敢为人先,开拓进取。承担了国家重大重点等项目25项,累计纵向经费8445万元。在天然活性物质与创新药物高效发现、微量活性成分绿色“智造”、天然活性成分作用靶点高效发现三个方面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在Science、Nature、Cell等国际知名杂志发表论文142篇;成果获省部级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在西部沙区推广种植肉苁蓉及寄主植物300多万亩,提出“光伏-肉苁蓉-饲草”立体发展模式,有效提升了沙产业经济效益,为“三北工程”和“塔克拉玛干沙漠锁边”做出了重要贡献。面向重大疾病,积极创制新药,其中高脂血症治疗、光动力治疗等3个新药进入临床试验,为健康中国建设做出贡献。
面向国际前沿,培养一流人才。焦宁入选2023年新基石研究员,获第二十五届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马明(2023年)、曾克武(2023年)、乔雪(2024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艾晓妮(2024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团队入选2024年北京市工人先锋号。目前团队成员达到29人,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等国家级人才支持计划11人,形成了国际一流的天然药物创新团队。
2025年9月5日,团队通过“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示范活动认定。
北京大学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