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学院新闻

JACS|黎后华团队报道真菌吡喃酮杂萜首次不对称发散合成

2024318日,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黎后华研究员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在线发表真菌吡喃酮杂萜领域最新研究成果:Enantioselective Divergent Syntheses of Diterpenoid Pyrones

57ffb075e6184950b7470546c27f300f.jpg

吡喃酮二萜是一类真菌来源结构复杂杂萜,迄今为止已分离鉴定出60多种家族天然产物化学上,吡喃酮二萜家族分子以反式十氢萘为母核,两侧分别延伸出吡喃酮侧链和高异戊烯基侧链,同时含有多个立体中心和多种杂环。此外,家族分子表现出广泛的生物活性,例如,sesquicillin A被鉴定为糖皮质激素拮抗剂;nalanthalidecandelalide C都是电压门控钾通道Kv1.3的阻断剂;subglutinol A展现出显著的免疫抑制活性(IC50 = 25 nM),同时没有明显毒性,因为被认为是潜在的新型免疫抑制药物先导化合物近年来,针对吡喃酮二萜家族的合成及相关药物化学和化学生物学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国际上Danishefsky课题组、Hong课题组、Baran课题组等先后报道了相关家族成员的合成但是,关于吡喃酮二萜家族分子不对称发散合成迄今为止未见报道。

16f5646d406942b3b238357c4b026359.png

黎后华团队通过前期对吡喃酮二萜家族分子结构深入分析,采用两种后期官能团化策略sp3碳氢键炔基化,以及一系列过渡金属催化炔烃官能团化)相结合,巧妙避开发散合成过程中常见的立体选择性成键、官能团转化、保护基更换和氧化还原调整等操作最终,从手性源甘草次酸出发,借助关键的后期sp3碳氢键炔基化和一系列过渡金属催化炔烃官能团化等反应,以线性步14-16实现了10个吡喃酮二萜家族分子的首次不对称发散合成,为该家族分子下一步药物化学和化学生物学等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北京大学博雅博士后吉云鹏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黎后华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4c01788

通讯作者简介】

aa59a4aa4454419da5ff9efecdb7f07a.jpg

黎后华,博士,北京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药学院化学生物学系跨学部化学生物学交叉中心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PI北京大学博雅青年学者,国家级人才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主要从事天然产物和内源性代谢物的化学基础及代谢调控机制研究。自20194月回国开展独立工作以来,以通讯或共同通讯作者身份在ChemJACSAngew. Chem. Int. Ed. 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先后获得2021年北京市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二)2022Thieme Chemistry Journals Award等奖励

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