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2日,纳米领域国际权威学术期刊《ACS Nano》(IF = 13.903)在线发表了我院齐宪荣教授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Albumin-Based Nanotheranostic Probe with Hypoxia Alleviating Potentiates Synchronous Multimodal Imaging and Phototherapy for Glioma”。
恶性脑胶质瘤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手术切除仍然是首选的治疗方式,然而胶质瘤呈浸润性生长,与正常脑组织无明显界限,如何精确诊断并准确指导手术和治疗是脑胶质瘤诊疗的重要科学问题。肿瘤靶向性的诊疗一体化纳米探针是实现癌症精准诊疗的有力策略。该研究构建了一种基于白蛋白和过氧化氢酶的仿生纳米探针(ICG/AuNR@BCNP),高效包载光敏剂吲哚菁绿(ICG)和光热剂金纳米棒(AuNR)。该纳米探针可穿越血脑屏障,通过白蛋白结合蛋白靶向至脑胶质瘤,实现荧光、光声和红外热成像,具有理想的探测深度和高信噪比;并通过生物发光、磁共振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的辅助监测指导,联合光动力治疗和光热治疗作用,利用过氧化氢酶缓解脑胶质瘤缺氧微环境,增强疗效,通过静脉或瘤内注射可显著抑制胶质瘤生长,延长原位胶质瘤小鼠的生存期。此外,该纳米探针可通过荧光成像准确指导脑胶质瘤切除,实现手术和光疗的联合治疗。评审专家认为“本研究为一种新型多用途纳米给药系统(过氧化氢酶-白蛋白光致诊疗纳米探针)的制备、优化和体内/体外评价提供了完整的参考,旨在更好地诊断、指导手术和治疗脑胶质瘤的选择。”
齐宪荣教授为本研究论文的通讯作者,博士后仰浈臻为论文的第一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
论文链接:http://dx.doi.org/10.1021/acsnano.0c02249
【齐宪荣教授简介】
齐宪荣,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药学会药剂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药学会药剂专业委员会委员、药物技术创新服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主要研究方向为靶向递送系统、纳米技术与生物技术。主持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点基金、留学归国启动基金等。作为学术骨干参加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重大新药创制计划等,主持完成了多个新药的临床前研究工作。曾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奖励。在ACS Nano、Biomaterials、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NPG Asia Materials等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140余篇,引用率超过2000次,主编及参编教材与专著14部,申请和授权中国发明专利8项。
北京大学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