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学院新闻

曾克武/屠鹏飞揭示天然分子芦荟素自组装体靶向调控神经免疫炎症的新机制

近日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曾克武研究员与屠鹏飞教授国际学术期刊ACS Nano合作发表了题为Nanoparticles Induce Protein Corona Conformational Change to Reshape Intracellular Interactome for Microglial Polarization的研究论文,深入阐明了芦荟活性成分芦荟素自组装Aloin NPs调控神经小胶质细胞介导免疫炎症进而改善神经退行性疾病全新分子靶点及作用机制。

bb694ad1abd147ac9ec36744b7940b20.png

芦荟(Aloe vera)作为传统中药材,其干燥浓缩汁液因显著的抗炎与抗氧化活性在临床中广泛应用。课题组研究发现,其主要活性成分芦荟素(Aloin)具有独特的自组装特性,可在体外形成稳定的纳米自组装体(Aloin NPs)。进一步研究发现,Aloin NPs能高效抑制小胶质细胞的异常活化,并通过化学蛋白质组学鉴定了其特异性调控的靶点蛋白及下游分子机制,从而在分子层面阐释了芦荟素自组装体抗神经炎症的作用机制,也为研发神经炎症相关疾病的新型药物奠定了理论基础。

6588b01eb97043968b1ef22967c33695.png

基于中药化学生物学研究策略,本团队创新性地利用芦荟素纳米自组装体(Aloin NPs)作为分子探针,通过化学蛋白质组学分析,从神经小胶质细胞中鉴定出关键靶标肌营养因子蛋白(MTPN)。进一步机制研究表明,Aloin NPs可通过非共价相互作用结合MTPN,诱导靶蛋白构象变化,从而激活cGAS-STING天然免疫信号通路,抑制小胶质细胞的异常活化。在帕金森病小鼠模型中,Aloin NPs能显著降低脑内炎症反应,并改善运动协调障碍及多巴胺神经元存活率。该研究不仅揭示了中药活性成分的独特物质形式,还明确了MTPN-cGAS/STING轴在神经炎症中的核心作用,为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免疫调控治疗提供了基于中医药理论的纳米药物设计新方向

本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为曾克武研究员与屠鹏飞教授第一作者为2024级直博生肖心语,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为第一单位。该工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21/acsnano.5c12630

通讯作者简介:

11bff506d6bd4f84841735af59d755fd.jpg

曾克武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期致力于中药化学生物学驱动的中药分子靶点发现以通讯/第一作者PNASSci AdvACS Cent SciAdv SciSTTT等国际学术期刊发表系列研究论文,研究成果入选 2017年度中国十大医学进展“2022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2024/2025年国际中医药与传统医药高影响力研究申请发明专利11项,入选中华中医药学会中青年创新人才,获中国药理学会青年药理学家奖担任世界中医药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国药理学会等学术团体分会理事、委员和青年委员等职务,担任Br J PharmacolEur J PharmacolActa Pharm Sin B等期刊的编委(青年编委)。

c79de4b35c1b47df8cb576ecd607321e.png

屠鹏飞,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和首批岐黄学者。承担了国家和省部级项目70余项。成功创制有效部位新药2项,获得新药证书4个。以通讯作者在PNASNat Comm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335篇,著作14部,授权专利68项。研究成果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和中华中医药学会等部级科技成果奖一等奖5项,并获得2016年度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全国最美生态公益人物2017年度全国创新争先奖奖状吴阶平医药创新奖等荣誉。

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中医药现代研究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