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学院新闻

【药学人:良师益友】润物无声,桃李满园——记我的导师史录文教授

药学人:良师益友】

编者按:良师益友,伴人一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三尺讲台,如沐春风。2020年度北京大学医学部“良师益友”评选圆满拉上帷幕,本次我院共有3位导师荣获北京大学医学部“良师益友”荣誉称号。值此教师节来临之际,选登这三位老师的先进事迹,以此共勉。     

  

润物无声,桃李满园——记我的导师史录文教授

北京大学药学院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系硕士研究生  黄聪

精于学术,科学严谨,唯志唯勤;社会责任,身体力行,兢兢业业;乐于生活,积极向上,无微不至;为人师表,循循善诱,润物无声。

吾谈吾师:

当得知史录文老师当选北京大学药学院“我最喜爱的导师”时,身为他的学生,我掩盖不住内心的喜悦立刻分享给了其他同学。大家纷纷表示庆祝,但我知道史老师肯定非常平静,可能他正奔波于一个重要的学术会议,或者独自在空荡的办公室阅读文献材料。诚然,史老师从不会主动追求所谓名利,他为人谦逊,不是一个乐于跟别人讲自己的人,我亦有感而发,拙笔简抒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焚膏继晷,唯志唯勤,史老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学术人。他做学术的态度非常严谨,对申请的课题项目从研究设计到具体数据处理都要再三确认,容不得半点差错;结题报告和学术论文的字句斟酌更是常态。记得当时有一个卫健委委托课题的结题报告,史老师不耐其烦地带我修改每一张幻灯片,修改结束已是深夜。我原本以为没有什么问题,结果汇报的当天早上,史老师再次与我确认,又修改了几处细节。是史老师以身作则,教会我做学术该有的态度。除了严谨,史老师还很重视学术的科学性,他告诫我们做学术不能急功近利,要戒骄戒躁,找到有价值的科学问题。同学们在讲完自己的课题计划后,经常被他“灵魂发问”:你研究的科学问题是什么?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吗?高强度的工作与科学严谨的学术态度下,史老师经常 “超长待机”。早上七点就能在办公室看到他的身影,有时晚上十一点也能听到史老师与他人讨论学术的声音。科学严谨的学术追求带来的是菰芦深处、筚路蓝缕的学术成就,每年都会有很多学生在史老师的指导下发表得到国内外好评的优秀论文。我们的研究正收获越多的关注与肯定。

身体力行,兢兢业业,史老师亦是一个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人。从科研选题来看,当前药品前端研发领域都在比拼赶超,而同等重要的后端使用环节,合理用药与用药负担等却少有问津。史老师则选择关注这类研究问题,从另一种角度发现并尝试解决人民群众的用药问题。在史老师的推动下,2015年6月5日,全国“推进县市级公立医院药事综合改革人才培养项目”正式启动,至2019年底该项目已在25省市推广,参与培训的县级医院达1800余家,参与培训人员约6200人,有力推进了我国县市级公立医院药学人才培养。史老师总说科研要做的好,不能只满足于课堂、而要扎根于社会民生,作为学者,融入血液的是钻研,流淌在心中的是责任。

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在学生培养上,史老师有深度,亦有温度。在温馨和谐的药事管理大开间里,我与史老师等师长以及同学们已共同度过了三年春秋。我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见史老师的场景,在他的办公室,一番悉心交谈,他问我为什么想来他的课题组进行科研训练,我的回答是为了了解这个学科。史老师告诉我,科研不能浅尝辄止,了解是不够的,要脚踏实地用心去做。这是史老师对他所有学生的要求,他对自己学生的学术态度与人格培养都是非常严厉的。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史老师希望在自己的指导下,学生都能成为脚踏实地的人。同时,一直年轻乐观的他在生活中对学生是很“暖”的,可谓无微不至。与史老师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每年都能吃到史老师亲手切的生日蛋糕,亲手切的月饼,经常能吃到他亲手打包回来的会议餐。史老师也喜欢与同学们沟通交流,他从不放过任何与学生交流的机会,总是循循善诱、旁征博引。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跟史老师一起谈心,他叮嘱我们要多吃饭多运动,并主动提出要与同学们掰手腕,史老师轻松取胜,我们心服口服,并下定决心好好吃饭加强锻炼。现在回想,那真是师生相处时最简单的平易近人。

如今,史老师的学生已经遍布各地,很多师兄师姐传承着史老师的志向,正用青春挥洒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星星之火正有燎原之势。我很幸运能成为史老师的学生,无论是科研还是做人,他都教给了我很多。希望学生可以牢记导师教诲,不断努力,砥砺奋进,也能为这燎原之势助绵薄之力。

寄语恩师:

能够成为您的学生、跟随您学习为人治学立身之道是我们生命中莫大的幸运。感谢您无私地把宝贵的年华都献给了学生们和药学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却毫无怨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您在我们生活中给予的无尽关怀,是我们勇攀高峰不断成长时的温暖与支撑,父母之外,便是师长。愿史老师幸福安康,万事顺遂,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  

 

北京大学药学院团委